1949年6月,国军中将刘希程率部在灵宝起义时,他手下的团长李子奎密谋哗变,想把刘希程杀掉,并说:“我手上血债太多,共军是不会饶了我的。”
刘希程是河南唐河人,早年投身革命,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那时候黄埔刚办起来,他跟同学们一起接受严格训练,毕业后直接参加北伐战争。北伐期间,他在前线打仗,多次立功,蒋介石对他印象不错。到1941年,他已经升到第九十八军军长,负责指挥部队作战。可1944年的桂柳会战改变了这一切,日军从湖南和广东进攻广西,他的部队在柳州一带抵抗,但最终败退,番号被撤销,他自己也成了编余军官。这种从高位跌落的经历,让他看到国民党内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刘希程手下有三位营长因为不愿打内战就被撤职,还有军需官公然向他要好处费。这些事让他对国民党失望透顶。1948年冬天,他秘密派副官去石家庄联系解放军,带回一本介绍形势和任务的书。他仔细阅读后,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内容特别有感触,因为这让他想起家乡那些穷苦农民的生活。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原局势已经明朗,他借助老同学胡宗南的关系,当上豫西行署主任兼第三快速纵队司令,驻扎在灵宝。这时候,他下定决心要率部起义,带着部队走向新道路。
相比之下,李子奎的路子完全不一样。他在灵宝盘踞二十多年,从土匪起步,靠烧杀抢掠起家。国民党招安他后,他摇身一变成为灵宝县巡查队长,行为更嚣张了。他勾结烟贩,在路上设卡抢劫,多少商人的血汗钱被他抢走。1947年,解放军陈谢兵团解放灵宝后东移,他带人反扑,对帮助过解放军的群众展开报复,杀了五百多人。这种手上沾满鲜血的家伙,自然对人民政权充满敌意。当刘希程提出起义时,李子奎表面附和,私下却跟亲信商量,觉得跟着解放军没出路,不如抢占灵宝县城继续当土皇帝。
1949年6月10日,刘希程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宣布起义。大多数军官同意,只有李子奎不同意。他散会后回到营地,一方面给胡宗南发告密电报,一方面召集亲信准备哗变,计划先杀刘希程,再控制部队。刘希程早有防备,三天前就借检查名义解除了李部士兵的武装。李子奎的计划失败了。胡宗南收到密报后,调走灵宝的两个团,想瓦解起义。刘希程见势不妙,只带一千多名可靠士兵提前起义。
起义后,李子奎自封豫西游击纵队司令,收编国民党溃兵,拉起七千多人的队伍。他占据灵宝县城,强占民宅,继续横行霸道,多次带兵袭击周边村庄和地方机关。解放军一五五师进驻灵宝后,对李部发起进攻,他的队伍很快溃败。他带着少数亲信逃窜,1949年12月初,躲进函谷关马家寨一户地主家的地洞。解放军得到情报,包围村庄,连长喊话,地主指认位置,战士们冲入地洞,将他堵住。他最终被捕。1950年2月23日,在灵宝公开审判,依法枪决。审判时,群众控诉他的罪行,比如烧毁房屋、杀害无辜。
刘希程起义后,任河南省政府参事和省政协副主席。他主动要求去地方工作,在河南农林厅任职,多次去豫西山区,带技术人员在荒坡上种核桃林,帮助当地百姓改善生活。他活到1990年,在郑州病逝,享年90岁。在历史转折点,选择站在人民一边,就能有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