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p916

标签: 国产车

8月16日,奇瑞风云X3和X3PLUS正式上市,这两款纯电紧凑型SUV给纯电市

8月16日,奇瑞风云X3和X3PLUS正式上市,这两款纯电紧凑型SUV给纯电市

8月16日,奇瑞风云X3和X3PLUS正式上市,这两款纯电紧凑型SUV给纯电市场添了新选择。风云X3指导价8.99万-10.99万元,采用“方盒子”设计,前脸封闭式造型,有纵向布局LED日间行车灯。车身侧面有隐藏式门把手,长宽高为4327/1910/1715毫米,轴距达2715毫米。车尾有“小书包”式储物格。内饰有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等。两驱版电机功率升级,30%-80%充电仅25分钟。风云X3PLUS指导价10.99万-13.99万元,提供单/双电机版本,单电机版续航550km,双电机版续航600km,零百加速5.9秒。两车配置丰富,还提供多种权益,挺值得关注。
奇瑞风云“开大招”啦,X3系列两款车上市喽。X3系列是由S5X全铝平台打造的,在

奇瑞风云“开大招”啦,X3系列两款车上市喽。X3系列是由S5X全铝平台打造的,在

奇瑞风云“开大招”啦,X3系列两款车上市喽。X3系列是由S5X全铝平台打造的,在同级别车型里,它可是唯一具备钢铝混合车身+铸铝H臂独立悬挂的车型呢。其中X3的尺寸为4327*1910*1715mm,轴距长达2715mm,起售价只要8.99万元,还能享受置换礼,有401km和520km的后驱版本可以选择。X3plus的尺寸是4380(加上小书包的话就是4433)*1916*1741mm,轴距同样为2715mm,全系标配猎鹰500智能辅助驾驶。它的售价在10.99-13.99万元之间,提供401km和520km的后驱版本,顶配是501km的四驱版本。在新车发布会上,官方还公布了一款新车X3L,其尺寸达到4545*1950*1815mm,轴距为2783mm,提供1.5t增程系统,纯电续航205km,预计下个月上市!
最便宜的华为车曝光,外观意外,比亚迪应该放心了!在鸿蒙智行的“界”子辈中,最便宜

最便宜的华为车曝光,外观意外,比亚迪应该放心了!在鸿蒙智行的“界”子辈中,最便宜

最便宜的华为车曝光,外观意外,比亚迪应该放心了!在鸿蒙智行的“界”子辈中,最便宜的车型终于亮相了。近日,上汽与鸿蒙智行合作的“尚界H5”正式亮相,这台要打入20万市场的车型终于揭开它的真面目,但就是这个外形有点令人唏嘘,比亚迪看到这位传言中的“最强对手”都放心了。从外观设计上看,尚界H5着实有点“四不像”。作为一台定位SUV的车型,车头的设计有点像轿车,车身有点像MPV,到了车尾终于找回了SUV的影子。全封闭式的前脸采用了“尖头”设计,上扬的大灯组有种“泪痕”的既视感,但最出戏的是整个车头呈现“嘬腮”的视觉效果,只能说比较有辨识度了。车身的设计既想要动感又想要空间,A柱的长度很高,车顶走线逐渐向后缓落,造型上比较方正但是线条又很圆滑。为了增加层次感,尚界H5还加入了大尺寸轮眉的设计,硬加设计感的结果就是视觉上有点“耍大脚”的感觉。车尾部分倒是找回了不少SUV设计的感觉,但是贯穿式灯带的尺寸有些过宽,而且内部的灯带设计也有些繁琐。新车整体的尺寸为4780/1910/1657(1664)mm,定位中型SUV,比比亚迪宋Plus、零跑C11的尺寸要大一些,但比同级别的阿维塔07要小。虽然外观上有些争议,但是尚界H5的综合实力并不差。首先是华为ADS4.0的辅助驾驶系统,而且还搭载了激光雷达,支持无图城市NCA和自动泊车。虽然有消息称新车将会推出价格更低的ADS4.0SE版本,但是来自华为正统的辅助驾驶系统足以超过市面上大多数的竞争对手。在动力方面,尚界H5将会提供增程版和纯电版两种不同的动力配置。增程版将搭载来自上汽的1.5L发动机作为增程器,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300km,纯电版则为150kW或180kW功率的电机,续航里程最高为655km。新车目前没有具体的定价曝出,有相关消息透露入门级车型或将15.98万起售,搭载高阶智驾到纯电车型为19.98万。以此前尚界H5曝出的消息来看,新车的定价将在20万左右,如果这能做到这个价格区间,包括比亚迪、阿维塔、深蓝、甚至是小鹏G6等车型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虽然对于外观方面争议不断,有网友称尚界H5“买了没面子”,但是在这个价格区间内能提供655km的纯电续航并且搭载华为的纯血智驾着实能证明尚界H5的综合实力。看看隔壁主打中低端市场的比亚迪,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都要卖到20万以上了,尚界H5单凭这点就足够有吸引力。话说回来,尚界H5的外观虽然有吐槽但也会有它的受众,大家买车还是要以性价比和综合实力为主,我们期待尚界H5发布它的最终售价,看看这台要冲击中低端市场的“界”子辈车型在价格上到底会多有诚意。
互联网节奏影响有多大?这么直观的说吧,新车大家都能查到数据,而二手车只能看行情涨

互联网节奏影响有多大?这么直观的说吧,新车大家都能查到数据,而二手车只能看行情涨

互联网节奏影响有多大?这么直观的说吧,新车大家都能查到数据,而二手车只能看行情涨跌。7月20日后,理想“停车门”事件导致“车主画像有点塌”,理想L9的二手行情一路向北,而竞品之一的问界M9最近风光无限涨2-3个馒头,别问为什么,一问就是理想车主“画像疲惫”,一传十十传百,闹心不?素质同人有关,同车是真没关系,但架不住节奏带到上升到品牌,害,节奏一愣一愣的。
8月第一周方盒子SUV销量榜发布!车企冰火两重天!哈弗6车屠榜占35%份额,2

8月第一周方盒子SUV销量榜发布!车企冰火两重天!哈弗6车屠榜占35%份额,2

8月第一周方盒子SUV销量榜发布!车企冰火两重天!哈弗6车屠榜占35%份额,212经典款全国仅卖1台长城汽车哈弗以绝对优势霸屏:大狗以2337辆强势夺冠,猛龙PHEV与燃油版合计贡献1999辆(日均超285辆)。更惊人的是,哈弗共有6款车型杀入TOP40,总份额占比高达35%,相当于每卖出三台方盒子SUV,就有一台挂着哈弗车标!榜单透露出致命信号:TOP10中6款为新能源车。豹5、坦克混动等带电车型集体上位,刚上市的豹8首周便以348辆冲至21名,销量竟是百万豪车仰望U8(9辆)的38倍!昔日燃油神车丰田普拉多惨跌至20名(433辆),硬派越野正式进入"带电者生存"时代。最戏剧性一幕来自榜单尾部:212经典款全国仅售出1台,车主怕是享受了市长颁奖待遇。长城汽车哈弗哈弗大狗钛3新手上路,定期更新!劳烦关注,一定回关!
比亚迪海鸥和吉利星愿哪个好,谁才是你的真香选择,别再纠结了

比亚迪海鸥和吉利星愿哪个好,谁才是你的真香选择,别再纠结了

比亚迪海鸥和吉利星愿哪个好,谁才是你的真香选择,别再纠结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10万级纯电小车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比亚迪海鸥凭借高性价比长期霸榜,而吉利新推出的星愿也以时尚设计和越级配置吸引眼球。面对这两款热门车型,到底该怎么选?今天我们就从真实用车场景出发,帮你彻底理清思路。先看一下外观风格,比亚迪海鸥走的是小巧实用路线,棱角分明的外观像一只灵动海鸟,内饰简洁但塑料感较强,属于典型的经济适用型设计。吉利星愿的颜值更贴近年轻人审美,封闭式前脸加隐藏式门把手,内饰用上了软质包裹和悬浮大屏,甚至可选无框车门,质感明显高半级。虽然说外观风格两款车都各有千秋,但由于车辆等级不同,所以吉利星愿还是要比比亚迪海鸥大一些,这一点吉利星越第一。再就是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安全性。比亚迪海鸥标配的是比亚迪刀片电池,30.08kWh或38.88kWh,CLTC续航305km或405km,支持快充,30%到80%约30分钟,城市通勤无压力。星愿的电池容量更大,49.9kWh,CLTC续航达501km,快充速度略快,25分钟充至80%,长途出行更有底气。但是海鸥的刀片电池安全性口碑更好,星愿的续航优势对偶尔跑高速的用户更友好,这2点只能说差不多,如果要安全优先的话肯定选海鸥。若长途驾驶优先的话,那就选星愿。第三个是空间对比,不过这对比亚迪海鸥明显有些不公平。比亚迪海鸥是A00级车型,车长3.78米,后排腿部空间够用,但后备箱仅能放下20寸登机箱,适合1到2人日常代步。吉利星越是A0级车型,车长4.1米,轴距更长,2.7米,后排可轻松翘二郎腿,后备箱容积多出50L,家庭出行更实用。所以如果家里人比较多,平时出行人也多的话,肯定选吉利星愿更合适一些,大家伙坐在车里面也不会太憋屈。但如果想在城市里面好停车,还是比亚迪海鸥更好些。第四个是智能配置。海鸥标配10.1英寸旋转屏加DiLink车机,支持基础语音控制,但智驾仅限顶配,定速巡航。星愿全系15.6英寸大屏加银河OS2.0系统,语音交互更灵敏,高配带L2级辅助驾驶,含车道保持和自动泊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星愿的智能体验接近15万级车型,海鸥则只可满足基础需求。最后就是大家伙最关心的价格和成本。海鸥为7.38到8.98万,保养成本低,年均约500元,保险也更便宜。星愿预售价8.98万起,配置更丰富,但后期维护费用略高。如果预算卡死8万内,闭眼选海鸥就行,愿意多花1到2万,星愿的续航和配置更值。所以到底该选谁,还是要看用车场景,我这里推荐了几个选法。第一,城市代步党选海鸥性,价比无敌,充电方便的话305km版足够。第二,家庭用户或长途需求就选星愿,长续航加大空间是刚需。第三,科技控患者就选星愿,智能座舱和L2级驾驶辅助碾压同级选手。
韩国车销量下滑,韩国人不淡定了,中国人凭什么不买韩国车?

韩国车销量下滑,韩国人不淡定了,中国人凭什么不买韩国车?

韩国车销量下滑,韩国人不淡定了,中国人凭什么不买韩国车?最近有韩国网民热议,韩国车这么优秀,为什么中国人就是不买?他们最后分析认为,都是因为多年前萨德事件的影响。但以一个中国人的观点来看,韩系车在国内卖不动,和萨德事件没有太过直接的关系。真正的原因,远比表面看到的更残酷。不是中国人因为萨德而不喜欢韩国车,而是韩国车自己掉队了。看看数据就知道,2024年,现代和起亚在中国加起来才卖了35万辆,连大众299万辆的零头都不到,甚至不如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而在2016年,韩国车在华年销量还能突破百万辆,北京现代的朗动,起亚K5曾是街头的常客。短短8年,从巅峰到谷底,韩国车到底做错了什么。答案可能让韩国人自己都坐不住。第一是新能源转型慢半拍,被中国品牌降维打击。当比亚迪,吉利,长安疯狂推出插混,纯电车型时,韩国车在干嘛。还在靠燃油车吃老本。现代IONIQ5,起亚EV6这些电动车,在欧洲卖得不错,但在中国却毫无存在感。原因很简单,价格太贵了,IONIQ5卖30万以上,比亚迪宋PLUSEV才18万起。续航也一般,国产电动车续航普遍600公里以上,韩国车还在500公里左右徘徊。智能化还落后,中国品牌的车机系统,智能驾驶已经领先一代,韩国车还在用老旧的交互逻辑。结果就是,中国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直接跳过韩国车,拥抱国产新能源。第二是品牌形象崩塌,从高性价比变成低存在感。十年前,韩国车的卖点是设计时尚,价格亲民。但现在呢,设计不再惊艳,国产车颜值飙升,韩国车反而越来越平庸。质量口碑下滑,发动机故障,变速箱顿挫等问题频发,消费者信任度降低。营销彻底躺平,德系车靠高级感洗脑,日系车靠省油耐用立足,韩国车却连个清晰的标签都没有。更讽刺的是,韩国本土市场对中国车的态度,反而比中国对韩国车更开放。比亚迪在韩国卖得不错,甚至现代集团的高管都承认,中国电动车确实有竞争力。可在中国,韩国车却连参展的勇气都没了,2025年上海车展直接缺席。第三是,韩系车太过傲慢,至于萨德事件只是个导火索而已。2017年萨德事件确实重创了韩国车,但这不是销量崩盘的唯一原因。真正的问题在于,韩国车企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反应迟钝,中国新能源爆发时,现代起亚还在指望燃油车翻盘。本土化不足,德系,日系车疯狂加长轴距,适配中国需求,韩国车却照搬全球车型。渠道崩坏,4S店退网,售后缩水,消费者买了车都担心后续服务。反观丰田,大众,哪怕遭遇过抵制,依然能靠技术,口碑和本土化策略稳住销量。而韩国车呢,既没技术碾压,又没品牌忠诚度,更没价格优势,拿什么跟中国品牌拼。未来,韩国车还有机会吗。理论上,有。比如。全力押注固态电池,现代计划2028年量产。降价换市场,起亚EV5已经降价5万,但还不够狠。彻底重建品牌形象,学特斯拉搞科技感,或者学比亚迪打性价比。但现实是,中国车企不会等它。比亚迪,吉利,长安的迭代速度,已经让合资品牌压力山大,韩国车若继续慢吞吞,结局只会更惨。所以,中国人不买韩国车,真不是偏见,而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我们抛弃了韩国车,而是韩国车自己,先放弃了自己。
德日神话崩了,中国汽车出口增加18%,年轻人为啥集体倒戈国产车

德日神话崩了,中国汽车出口增加18%,年轻人为啥集体倒戈国产车

他们所吐出来的市场,又全部被国产汽车给接收了。有数据显示,越是年轻的中国人 就越愿意购买国产车。若购车预算超过30万,会有41%的人选择购买新势力品牌,比如说理想,蔚来,小鹏这些。而最近我们国家进行的旧车置换活动也...
【阿维塔全新概念车将于9月7日在慕尼黑首发加速进军海外市场】我们从长安汽车官方

【阿维塔全新概念车将于9月7日在慕尼黑首发加速进军海外市场】我们从长安汽车官方

【阿维塔全新概念车将于9月7日在慕尼黑首发加速进军海外市场】我们从长安汽车官方获悉,旗下阿维塔品牌的全新概念车将于9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全球首发。根据此前规划,阿维塔将在2025年进入50个国家和地区。​​​
专家预测未来10年,新能源车企只剩以下10家:​①.比亚迪存活

专家预测未来10年,新能源车企只剩以下10家:​①.比亚迪存活

专家预测未来10年,新能源车企只剩以下10家:​①.比亚迪存活率100%,②.特斯拉存活率100%,③.奇瑞汽车存活率100%,④.理想汽车存活率70%-90%⑤吉利汽车存活率80%,⑥长安汽车存活率80%,⑦蔚来汽车存活率80%,⑧小鹏汽车存活率75%,⑨广汽埃安存活率65%,⑩五菱新能源存活率50%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开业今天着实被比亚迪的全地形赛车场惊到说不出话…这哪是测试场地,分明是汽车界的“极限挑战”现场!想象一下:前一秒还是平坦地面,下一秒突然隆起流沙陷阱;刚躲过横向暴雨,又被50km/h的狂风裹着细沙糊脸;好不容易稳住方向,-20℃的冰雪世界直接让轮胎打滑到怀疑人生…这哪里是开车,简直是闯关!更狠的是人工“造天”:数千个高压喷头能造出精准的“雨幕墙”,水滴大小、落速全按流体力学算好的;高压风机一吹,能见度瞬间降到百米内…但我们的车,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稳稳当当的!最让我震撼的是背后的逻辑:所有在这些“魔鬼地形”里闯出来的数据,最后都会变成家用车的性能——易四方平台练出来的操控,云辇系统磨出来的舒适,刀片电池扛过的高低温…原来我们开的每一段安稳路程,都藏着这么多极限测试的故事!没有煽情的话,只有液压杆的冷硬和代码的严谨,但这种实打实的技术硬核,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啊!突然觉得中国汽车的崛起,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波必须给中国智造点赞!这种把安全和舒适刻进DNA里的操作,真的太圈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