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p916

标签: 外交

武契奇落泪!阿斯塔纳峰会现场,镜头扫过各国元首,唯独定格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武契奇落泪!阿斯塔纳峰会现场,镜头扫过各国元首,唯独定格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武契奇落泪!阿斯塔纳峰会现场,镜头扫过各国元首,唯独定格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脸上,红着眼圈,几度哽咽,眼泪顺着脸颊滑落。而他身边,正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会晤。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上合峰会上,武契奇和普京的这次见面,原本只是峰会边缘的双边交流,却因为一个意外的情绪瞬间,成为全场焦点。根据新华社的现场报道,会谈中,当武契奇谈到塞尔维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承受的压力时,情绪几近崩溃,几次哽咽,最终落泪。普京则一言不发,只是静静聆听,偶尔点头安慰,这一幕,被多家国际媒体形容为“峰会最沉重的瞬间”。但这滴眼泪到底意味着什么?看似情绪,实则三重含义叠加,层层压在一个小国总统的肩膀上。第一重,是彻底压垮的压力宣泄,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整个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潮几乎是一边倒,而塞尔维亚,却是唯一一个始终没有加入制裁阵营的“异类”。这两年多来,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外交上的冷处理,武契奇扛下了所有。第二重,是对俄罗斯长期支持的情感回馈。在塞尔维亚最核心的国家利益,科索沃问题上,俄罗斯是它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还是国际舆论场上的发声,都为塞尔维亚守住了最后一道线。第三重,是对未来路径的纠结和不安。身为欧洲国家,塞尔维亚的最终目标仍是加入欧盟。但在现实中,它却不得不维持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这种“骑墙”状态,耗尽了武契奇的政治资本,也拖慢了国家的节奏。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塞尔维亚要这么倔?为什么不学别的欧洲国家,干脆“选边站”,一了百了?问题是,哪有那么简单。历史无法切割,塞尔维亚和俄罗斯,同为斯拉夫民族,信仰东正教,文化交融深厚。更重要的是,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俄罗斯是少数几个站出来支持塞尔维亚的国家之一。这种历史记忆,不是说改就能改的。现实也不允许。能源是血脉,塞尔维亚的天然气,超过60%来自俄罗斯。如果贸然跟风制裁,那就是自断粮草。而在科索沃问题上,俄罗斯一旦撤手,西方对科索沃“独立”的认可恐怕就挡不住了。这种局面,《金融时报》早有评论:“武契奇政府正在走一条外交钢丝”。一边是欧盟的“入场券”,一边是俄罗斯的“安全阀”,两头都不能松。这不是政治智慧的问题,而是生存的本能。欧盟的态度也不再遮掩。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公开表态,候选国必须与欧盟保持一致的外交政策。这句话直指武契奇,也等于直接把“选边站”的选项摆在了桌面上。而代价,已经显现。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时间表一拖再拖,西方投资也开始变得犹豫。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些欧美资本正在观望,担心塞尔维亚的“外交中立”会变成“政治风险”。这一切,都压在武契奇一个人的身上。他不是不知道代价,只是知道放弃代价更大。当欧洲之门迟迟不开,塞尔维亚也没有坐以待毙。加入上合组织、积极参与金砖国家扩容合作,正是它寻找“第三条路”的尝试。这一策略,表面是“多边外交”,实则是“危中求生”。武契奇清楚,在大国对抗的背景下,小国只有一个选择:不选边,而是找更多的交友方式,分散风险,争取空间。对中国,塞尔维亚也早已展开深度合作。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高新技术投资,中国企业都是当地的常客。而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也没有断,哪怕压力如山,武契奇仍然坚持不制裁。这不是摇摆,而是算账。政治上的“中间路线”,正是为了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正如《南华早报》一位国际关系学者所言:“武契奇的眼泪,象征着中等国家在后冷战时代末期所感受到的焦虑。”这是一种全球现象的缩影,在美俄博弈、欧亚对抗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像塞尔维亚这样的国家,既想保持独立,又不想被边缘化,结果就是压力山大、选择困难。他们不是不想选边,而是根本选不起。选了俄罗斯,可能被欧盟冻结谈判;选了欧盟,就等于在科索沃问题上自断后路。这种焦虑,是现实政治的必然产物。
中国专家给俄罗斯指了条“明路”:想打破美国霸权?得先跟五个国家“锁死”关系,少一

中国专家给俄罗斯指了条“明路”:想打破美国霸权?得先跟五个国家“锁死”关系,少一

中国专家给俄罗斯指了条“明路”:想打破美国霸权?得先跟五个国家“锁死”关系,少一个都玩不转!这五个国家到底是谁?为啥能让俄罗斯“起死回生”?一、中国要说俄罗斯的“救命恩人”,中国绝对排第一,2024年中俄贸易额直逼2500亿美元,90%的交易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美元直接被踢出局。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往中国输,中国的汽车、家电、机床往俄罗斯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每年输送380亿立方米,够北京、上海用小半年。更绝妙的是,俄罗斯自中国进口1.7万辆电动车,就像以石油置换新能源车。此举既巧妙绕开西方制裁,又助力中国车企开拓新市场,这哪里只是普通贸易?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生体!二、白俄罗斯白俄罗斯虽小,却是俄罗斯的“铁杆兄弟”,从苏联解体后,两国就亲如一家,白俄罗斯甚至主动保留苏联印迹,跟俄罗斯“穿一条裤子”。2024年中白联合军演直接在波兰边境搞“肌肉秀”,把北约吓得直跳脚,更关键的是,白俄罗斯允许俄罗斯在境内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覆盖整个欧洲心脏地带,这哪是盟友?分明是俄罗斯的“欧洲前哨站”!三、伊朗俄乌战场上,70%的“见证者”无人机来自伊朗,2023年伊朗甚至把6000架无人机生产线搬到俄罗斯,还派技术工人来教操作,伊朗的导弹技术也不吝分享,帮俄罗斯升级“口径”巡航导弹,精度直接提升一个档次。外交上,伊朗常在联合国为俄罗斯发声,反对西方制裁,不过,两国合作也有难题吗,伊朗被制裁得石油只能走私出口,俄罗斯卢布在伊朗用不了,最后还得靠人民币结算,这“三角关系”玩得挺溜!四、叙利亚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作为俄罗斯于中东地区的唯一海外军事基地,战略意义非凡,然而在2025年,这个地方遭遇变故,以色列空袭致使两艘俄罗斯护卫舰被炸毁。俄罗斯转头就跟叙利亚签了49年租约,扩建码头、部署S-400防空系统,把以色列F-35战机逼得绕道飞,这哪是租港?分明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支点”!五、印度印度虽左右逢源,但对俄罗斯来说却是“及时雨”,2024年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占比达41%,每天185万桶原油拉回去,简单加工后高价卖到欧洲,赚得盆满钵满。政治上,印度在联合国投票时常给俄罗斯“放水”,反对西方制裁决议,不过,印度坚持用卢比结算,俄罗斯手里积攒了大量卢比,最后只能被迫购买印度国债,这哪是合作?分明是印度“薅羊毛”的套路!中国专家这招“五国联盟”,确实给俄罗斯指了条明路,这五个国家各有各的“绝活”:中国提供经济命脉,白俄罗斯守住欧洲大门,伊朗输送军火,叙利亚锚定中东,印度缓冲经济压力。但问题是,这五个国家自己也有“小算盘”,印度想两头通吃,伊朗被制裁得自顾不暇,叙利亚国内战火未熄,白俄罗斯实力有限。俄罗斯要想真正打破美国霸权,光靠“抱团取暖”还不够,还得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减少对能源出口的依赖;二是技术创新,摆脱西方科技封锁。毕竟盟友能帮一时,帮不了一世,俄罗斯的“破局术”能否成功,还得看它自己能不能争口气!
外交部网站2025-09-052025年09月05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

外交部网站2025-09-052025年09月05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

外交部网站 2025-09-05 2025年09月05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就美国公司Anthropic以存在安全风险为由宣布将停止向中国实体控股的公司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法新社记者:美国公司Anthropic...
欧盟高级官员卡拉斯又要大放厥词了!9月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称,

欧盟高级官员卡拉斯又要大放厥词了!9月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称,

欧盟高级官员卡拉斯又要大放厥词了!9月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称,纪念活动期间,中国同俄罗斯、伊朗、朝鲜站在一起,不仅是在反西方,也是在直接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位主管外交与安全的欧盟高级官员表达水平堪忧,虽说发达国家基本都在西方,但也不能代表国际秩序,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成为蝼蚁,应该有参与国际秩序的权利。另外,西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不存在统一、明确的国际法文本框架,解释权完全归西方所有,这样不民主不开放的“规则秩序”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完全欠缺说服力,也就能欺负那些小国弱国。卡拉斯以往也发表过一些不恰当言论,性格有点小任性。总之,卡拉斯这类官员更倾向于西方世界的小圈子,西方世界之外是看不上的。咱们就算主动贴上去,恐怕也讨不了好,基本无法融进他们的的圈子。
9月4号晚上,作为此次主场外交盛会的压轴戏,中方和来访的朝方金委员长举行了会谈。

9月4号晚上,作为此次主场外交盛会的压轴戏,中方和来访的朝方金委员长举行了会谈。

9月4号晚上,作为此次主场外交盛会的压轴戏,中方和来访的朝方金委员长举行了会谈。双方会面的新闻稿虽然很短,但其中也有一些亮点值得挖掘。首先,中、朝双方都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双方的关系不会出现任何动摇。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也打破了过去这一些年外界对于中朝关系的质疑。这次会面应该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内,不排除双方会有更加频繁的接触和交往。其次,在地区热点议题上,双方唯一提及的就是朝鲜半岛问题。恐怕也是双边关系之外,双方会谈的重点。特朗普第1任期的时候,中朝双方往来密切,努力推动半岛和谈,可惜最终美朝谈判破裂。这一次特朗普重返执政,朝方若想恢复与特朗普的直接对话,中方在背后的战略支撑是至关重要的。第三,新闻稿中还提到了,朝方愿在多边场合与中方加强协调。这里是否暗示除了联合国体系之外,中、朝未来在多边场合有更多接触的机会?比如即将到来的韩国APEC峰会,或者中方所主导推动的“一带一路”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等。这一次是中方第1次把朝方引入多边场合,未来不排除有更多类似的尝试,推动朝方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最后,新闻稿还提到了双方进行了小范围的茶叙和宴请。这种场合更为放松,双方也可以更加轻松且深入地谈论一些重要话题,尤其是如何应对特朗普的问题。当然,朝、俄两国也是在正式会见之外,唯二和中方进行茶叙和宴请的国家。而且,中方和普京进行的是午宴,和金委员长则是晚宴,也体现出了中朝关系的特殊性。总的来看,这次会晤为中朝关系再启航开了一个好头,双方未来恐怕会深化沟通协作,为半岛的和平稳定再次作出努力。
中国和塞尔维亚谈妥了。9月4日的北京,一场看似常规的外交会晤,却在国际政坛投

中国和塞尔维亚谈妥了。9月4日的北京,一场看似常规的外交会晤,却在国际政坛投

中国和塞尔维亚谈妥了。9月4日的北京,一场看似常规的外交会晤,却在国际政坛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顶着西方压力飞抵中国,在与中方的会谈中直言不讳:“我们是铁杆朋友,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提供的支持!”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在2025年的国际格局下,却显得格外有分量。要知道,现在欧洲各国正面临选边站队的巨大压力。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对欧洲盟友的控制力度明显加强,要求各国在对华政策上保持一致。但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武契奇不仅亲自来华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还公开表态要“全方位拥抱中国”,这需要多大的政治勇气?这次会谈的含金量远超表面文章,中塞双方不仅谈到加强合作交流,更是直接瞄准了“发展战略对接”。什么叫战略对接?这就是要把两国的经济发展脉络编织在一起,中国的高铁技术、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与塞尔维亚地处欧洲门户的区位优势相结合,打造一个贯穿欧亚大陆的经济走廊。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塞尔维亚要冒这么大风险与中国深化合作?其实回顾历史就能找到答案,当年科索沃问题上,中国一直坚定支持塞尔维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口罩原因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是第一个向塞尔维亚伸出援手的国家,派专家、送疫苗,武契奇亲自到机场迎接中国医疗队的场景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这种雪中送炭的交情,比锦上添花实在得多。观察者网有分析指出,塞尔维亚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在地缘政治棋局中却占据重要位置,它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欧洲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通道。中塞自由贸易协定已于2023年7月1日正式生效,塞尔维亚的优质农产品和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技术设备也通过塞尔维亚辐射整个巴尔干地区。凤凰网上周的一篇报道很有意思,提到虽然西方不断施压,但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合作反而逆势上扬。2024年,中国已成为塞尔维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在塞投资总额超过40亿美元,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段通车后,将两地旅行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30分钟,当地老百姓切身体会到了与中国合作带来的实惠。特朗普政府当前对华政策更趋强硬,要求盟友在技术合作、市场准入等方面对中国设置更多壁垒,但塞尔维亚却反其道而行之,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这无疑给其他欧洲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国际合作不应该被意识形态绑架,互利共赢才是正道。虽然西方媒体总喜欢炒作“中国威胁论”,但真正与中国打交道的国家却往往做出相反选择。从匈牙利到希腊,从塞尔维亚到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都在用实际行动维护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为什么?因为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带来了发展机遇,这是任何政治压力都无法抹杀的现实。武契奇此次访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他选择参加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个选择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表明塞尔维亚认同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认同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种政治表态的价值远远超出一般外交辞令。回头看这次会谈,双方用的词很值得品味,“铁杆朋友”,什么叫铁杆?就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经得起时间考验。国际关系往往利益至上,但中塞关系却似乎超越了简单的利益交换,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这在国际交往中实属难得,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可能会继续对中塞合作说三道四,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搞强买强卖,这种合作模式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塞尔维亚的选择不是个例,而是一种趋势的开端。当欧洲其他国家还在美国的压力下犹豫不决时,塞尔维亚已经用行动做出了选择。这个选择不仅基于现实利益,更基于对国际公平正义的追求,基于对真正多边主义的认同。中塞合作的道路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方向已经明确,步伐正在加快,这条消息很快在国际媒体间传播开来,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扩散。它不仅关乎中塞两国,更关乎整个国际格局的演变。当一个欧洲国家敢于顶住压力与中国深化合作,这本身就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单极霸权的时代正在过去,多元化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中国和斯洛伐克谈妥了。9月4日中午,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微笑着与中方握手

中国和斯洛伐克谈妥了。9月4日中午,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微笑着与中方握手

中国和斯洛伐克谈妥了。9月4日中午,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微笑着与中方握手合影,就是这个看似常规的外交画面,却在欧洲和美国砸出了一圈不小的涟漪,要知道,斯洛伐克不仅是今年唯一来华出席大型纪念活动的欧盟国家,还是唯一一个北约成员国。这就有意思了,特朗普2025年重回白宫后,欧美对华政策再度收紧。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在今年7月就明确表态“要重新校准对华经贸关系”,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也多次强调“中国挑战”。可就在这样的氛围下,一个中等体量的欧洲国家,斯洛伐克,却“单飞”北京。不是德国,不是法国,更不是隔壁的波兰,而是斯洛伐克。很多人可能对这个中欧国家不太熟悉,它人口不到550万,面积不到5万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极其敏感,西接奥地利、捷克,北连波兰,东贴乌克兰,南邻匈牙利。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心脏”,更是北约东部防线的重要一环。菲佐这次来,表面是参加纪念活动,实则谈的是实打实的合作,中方通稿里写的是“密切高层交往,坚定支持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这句“支持发展道路”在外交语言里分量很重,几乎等同于“尊重你的政治制度”。而斯洛伐克这边的回应也很直白:“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加强各领域合作”。注意,是“各领域”,斯洛伐克虽然不是大国,但工业底子不弱,曾是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国之一(按人均计算),拥有成熟的军工、汽车制造产业。中国则是新能源、基建、数字技术的输出大国。双方如果能绕过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和美国的“去风险化”叙事悄悄合作,哪怕只是在民用科技、绿色能源这些领域,也足够让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皱眉头。更值得玩味的是时机,眼下,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特朗普虽重回白宫但对外政策反复不定,欧盟内部“战略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东欧国家尤其焦虑,既怕被美国抛弃,又不愿完全依赖德法。于是,有些国家开始悄悄“向东看”,匈牙利欧尔班政府一向如此,现在斯洛伐克菲佐政府似乎也在走类似路线。去年菲佐重新上台后就表态“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还暂停了对乌军援。这次访华,更像是一次外交上的连贯动作,当然,斯洛伐克不太可能彻底倒向中国。它仍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安全上依赖西方,但这次访问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便在美国强势施压的背景下,欧洲仍存在对华理性务实的声音。中国显然抓住了这个机会,从央视网到澎湃新闻,中方媒体在报道中特意强调了“唯一”二字,唯一欧盟成员国、唯一北约成员国。这不是随口一提,而是一种精准的外交叙事,所谓“西方铁板一块”不过是个神话,回过头看,这场会晤时间不长、阵仗不大,但隐喻很深。它像一枚楔子,轻轻嵌入了中美欧三角关系的缝隙中。或许短期内不会改变大局,但外交往往就是这样,一开始只是握个手,后来就成了转身的支点。而国际格局的松动,往往就是从这些微小的转身开始的。
外交部网站2025-09-042025年09月04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

外交部网站2025-09-042025年09月04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

外交部网站 2025-09-04 2025年09月04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就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中、俄、朝三国密谋对付美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彭博社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中、俄、朝三国密谋对付美国。发言人对此...
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期间公

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期间公

最新消息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期间公开提议,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莫斯科举行会晤,并表示这是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请求而考虑的,这也意味着,普京愿意和泽连斯基见面,而且随时欢迎,不过有个明确条件,见面地点必须是在莫斯科。乌克兰方面的反应很快,而且很坚决,外交部长瑟比加立刻表示“不可接受”,他还透露,已经有七个国家表示愿意为两国领导人提供会谈场地,包括奥地利、梵蒂冈、瑞士、土耳其和三个海湾国家,瑟比加说,泽连斯基已经准备好随时在这些中立地点与普京会面。这场关于“在哪里见面”的争论,表面上是个地点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双方深层的政治立场和战略考虑。对俄罗斯来说,邀请泽连斯基来莫斯科有特殊意义,在国际交往中,领导人互访通常体现着国家间的平等关系,如果一国领导人去另一国首都,尤其是在没有承诺回访的情况下,常常被看作是某种形式的“让步”,对普京而言,让乌克兰总统来到俄罗斯的土地上,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政治信号。普京特意提到这是特朗普的请求,也给这场外交博弈增添了变数,一方面显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仍有沟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暗示乌克兰:美国也在推动这件事,你们不应该拒绝。对乌克兰来说,去莫斯科会谈有多重风险,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乌克兰国内反俄情绪很高,泽连斯基如果去莫斯科,可能会被国内批评为对俄罗斯“低头”,甚至可能被理解为间接承认俄罗斯的主导地位,在乌克兰明年将要举行议会选举的敏感时期,这样的外交举动可能带来国内政治风险。选择中立地点就完全不同了,在国际调解方的见证下会谈,能够确保乌克兰不会处于“单方面前往”的不利地位,同时给泽连斯基提供国际舞台的曝光机会,展现其作为国际政治家的形象,七个国家愿意主办会谈,也表明国际社会对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积极态度。这场“在哪里谈”的争论,显示了当前俄乌关系的困境:双方都希望通过会谈展现自己的立场,但都不愿在象征意义上做出让步,俄罗斯想重塑其地区影响力,乌克兰则努力维护主权和国家尊严。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俄乌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七个国家主动提出主办会谈,表明乌克兰问题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些潜在的调解方中,既有传统中立国如瑞士和奥地利,也有具有宗教特殊地位的梵蒂冈,还有地缘位置重要的土耳其和资源丰富的海湾国家。这场“会谈地点之争”不仅仅是外交礼仪问题,实际上是双方战略博弈的一部分,普京选择在访华期间提出邀请不是偶然,这既展示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度,也给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出了个难题。从实际情况看,乌克兰拒绝去莫斯科是完全合理的,在国际交往中,形式往往影响着实质,如果泽连斯基接受在莫斯科会谈,即使谈话内容不涉及让步,其象征意义也可能被国内外各方解读为示弱表现,对一个正努力维护主权完整的国家来说,这种象征性让步的代价太高了。另一方面,普京的提议虽然可能诚意不足,但确实为外交解决冲突留了条门缝,重要的是,双方都没有完全拒绝会谈——他们只是在争论条件,这种“争论”本身,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交流,比完全拒绝沟通要好。多国愿意出面调解令人鼓舞,这些国家可能没有大国的影响力,但它们的中立地位和创造性外交可能为僵局提供新的突破口。最终解决乌克兰危机需要双方做出艰难妥协,但任何有意义的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会谈地点的选择正是这种尊重的第一块试金石,在中立地点会谈不仅是对乌克兰的尊重,也是对国际调解努力的尊重。这场外交博弈告诉我们,在国际政治中,怎么谈往往和谈什么同样重要,形式不仅是形式,它传递着权力、地位和意图的复杂信号。解决深层冲突需要创造性外交思维,也许未来会出现既满足俄罗斯要求“重要性”、又符合乌克兰要求“中立性”的创新方案,比如在第三方使馆区内举行会谈,或选择前苏联国家作为折中地点。无论如何,保持外交渠道总是积极的,即使会谈暂时无法举行,保持对话的可能性本身就有价值,在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每一个微小的沟通渠道都值得珍惜,因为它可能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成为突破的起点。

美国还没对中国大阅兵说什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先跳了出来,指控中国

美国还没对中国大阅兵说什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先跳了出来,指控中国同俄罗斯、伊朗、朝鲜站在一起,显示形成“专制联盟”,不仅是在反西方,也是在直接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老胡仔细一看,这个卡拉斯是爱沙尼亚人,难怪。波罗的海三国是欧盟中最为极端的,这个女人当欧盟“外长”,不把欧盟集体外交带歪才算怪!卡拉斯还质疑中俄为二战胜利所发挥的作用。她说:“俄罗斯转向中国说:'俄罗斯和中国参加了二战,我们赢得了二战,我们打败了纳粹主义',我当时想:'好吧,这倒是新鲜事'。如果你了解历史,这会引起很多疑问。如今人们读书不多,也不记得历史。显然他们相信这些说法。”这个爱沙尼亚婆娘才是对历史一无所知。关于这个卡拉斯,我看了下微博智搜的总结,发现对她的总结非常详尽全面,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这个卡拉斯过往言论。#秒懂热点就用智搜#二战是谁打赢的,是他们欧盟吗?欧盟的两驾马车中,德国是二战的罪魁,法国一打就投降了。另外,意大利是二战轴心国的另外一个,其他欧盟国家二战中也基本上都投降了纳粹。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当地出了很多叛徒。欧盟外交与安全协调人,而且是一个爱沙尼亚人,也配谈论中俄在二战中的作用?她也配对特朗普都形容“美丽”“让人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天安门大阅兵指指点点?现在欧盟浑浑噩噩的,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与欧盟冲突,欧盟一个劲地亲特朗普屁股。中国尊重欧盟,欧盟也在经济上非常需要中国,他们却经常对中国上眼药水。卡拉斯对中国说的这些混账话,要我看就属于欧盟给脸不要脸,不识好歹。欧盟的外交高层掺进了不少卡拉斯这样既没见过世面,心胸也很狭隘的欧洲小地方人,跟他们打交道,中方根本不用对他们客气,否则他们只会蹬鼻子上脸。#九三盛大阅兵##特朗普承认观看中国阅兵##特朗普承认观看中国阅兵#